迴向有兩種,一是有毒的迴向,二是無毒的迴向。
「有毒的迴向」是指有執著的迴向。
「無毒的迴向」是指無執著的迴向、無緣的迴向,也即在證悟空性的境界中迴向。
例如,在放生過程中所造的善業,該如何迴向呢?我們應一心一意地想:過去的佛、現在的佛、未來的佛如何迴向他們的善業,我也如此迴向我的善業,這就是無毒的迴向。
做了善事以後,一定要如理迴向。因為善業在沒有成熟前,就有可能遭到損壞。什麼情況會毀壞善業呢?
第一、發瞋恨心: 在大乘佛教裡,所有煩惱中最嚴重的就是瞋恨心。生起嚴重的瞋心,立即就可以毀壞一百個大劫所積累的善業;
第二、自詡功德:例如,某人在念了一億文殊心咒以後,故意在他人面前賣弄自己的功德,炫耀自己的修行,誇誇其談地宣傳自己如何了不起,這樣也會毀壞自己的善業;
第三、於善生悔:例如,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,可是,過了一段時間後,就生起後悔心:「我當時的放生是在浪費錢財,是不應該做的。」像這樣的後悔,就會立即毀壞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業;
第四、顛倒迴向:例如,某人在行善之後,如果這樣迴向:「祝願我依靠此善根,能夠成為一個很有實力的人,從而消滅我的怨敵某某人。」這就是顛倒迴向。凡是以貪瞋癡為根本的迴向,都叫顛倒迴向。這樣迴向以後,雖然有可能成熟其所發的惡願,但在此果成熟以後,就再也不會產生其他的善報。
如果我們不及時如法地迴向,在以上這些情況下,即使再多、再殊勝的善根,都會被毀於一旦。在這些毀壞善業的因素當中,最容易出現的是瞋恨心,它能毀壞難以計數的善業,對凡夫而言,是非常可怕的。所以,行善之後必須立刻迴向。
故事:
有一次,釋迦牟尼佛和弟子一起去遊歷。走了幾百里路也沒看見一個人,徒弟就問佛:「世尊!這裡怎麼沒看到一個人呢?」
「唉!」釋迦牟尼佛嘆了聲說:「這種事情,說起來太痛心了!」
徒弟問:「怎麼一回事呢?」
佛就說了這個因緣:
以前這裡有位修忍辱行的老修行,他道德好,從不發脾氣,這個國家的丞相也沒犯過錯,只因皇帝不相信他,就把他貶為民。丞相還沒醒悟,還有個「官迷」一心要做官。他想:「怎麼辦?我怎麼能再做丞相呢?哦!我有個老朋友,他是修忍辱的仙人,他一定有辦法,我去請教他!
他就去見這位老修行的朋友,對老修行說:「我被皇帝免職了,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再做丞相呢?」
忍辱仙人說:「那容易得很!因為你現在時運不好,你把這種不吉祥的倒霉氣交給我,你就可以再做丞相了!」「那我怎麼交給你呢?」
「你拿一把土往我的頭上一揚,就把你倒霉的氣過給我了,你就可以再做丞相了!」丞相就照他說的做了。
果然,回去後皇帝就找他說:「我以前不要你做丞相,這是錯的!現在你還是回來幫我做丞相!」於是又把他請回去了。丞相心想,這老修行真靈!應驗了就繼續做吧!
不久,西宮娘娘被皇帝疏遠打入冷宮,西宮娘娘心想:丞相被皇帝免職了都能獲重用,他應該有方法可以幫我,於是把丞相請來問:「你曾被皇帝貶為庶民,你是
用什麼方法讓皇上重用你的?」丞相答說:「不是我有方法。而是我認識一個老修行,他教我把不好的氣過給他,皇帝就用了我!」
西宮娘娘說:「我也去同他商量商量!」
丞相就去問老修行,老修行說:「可以的!你叫她拿一碗水往我頭上一倒,這樣她不吉祥的氣,就交給我了!」西宮娘娘也如法炮製,事後皇帝果然把她又請回去!
後來,這國家和鄰國打戰,打一仗、敗一仗,打一仗、敗一仗。國王就問丞相和西宮娘娘:「現在我們國家和人作戰,盡打敗仗,怎麼辦呢?」
丞相說:「我有辦法!我有個忍辱仙人的老朋友,我去同他商量!」丞相和忍辱仙人商量,仙人想我住在這個國家就應該幫忙,於是說:「好!把不吉祥的國運都過給我好啦!這是全國的事,因此你請國王用和尿一樣髒的水往我身上潑。」
國王就用髒水往忍辱仙人身上潑,那水不乾淨又騷又臭,老修行的身上雖被潑得又臭又髒!可是這個國家此後和任何國家打仗都打勝。勝利回來,國王慶功說:「這老修行真是太有道德了!」
這樣一來,全國人都知道了!遇到不吉祥的事,有人到那兒抓一把土往老修行身上一揚;有的往老修行的臉上吐口水。這個老修行說他應該忍辱,可是,一天到
晚,這個來、那個也來,今天十個,明天百個,後天千個,後天就上萬,老修行人應酬不過來,就打了個妄想說:「唉呀!你們這些,個個都該死!」就因為生這個
瞋恨心,這些人果然都死了!
說完這個因緣,釋迦牟尼佛說:「你看!忍辱仙人有這麼大的神通,就這樣想「這些個人都應該死!」這些人真的都死了,所以我們走幾百里路都沒看到有人,就是這個因緣啊。」
由此看來忍辱真的是不容易啊,我們千萬不可生「你們都該死」的瞋恨心啊!